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印刷術的發(fā)展和傳播 > 元代的印刷業(yè) > 元代的印刷技術      

 
  印刷術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fā)展和傳播
  活字印刷開創(chuàng)新時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古代印刷技術的轉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術
  從現(xiàn)在走向未來
 

 

元代的版式及版面裝飾

  各個時代的版式及版面裝飾,往往體現(xiàn)了該時代印刷技術發(fā)展的一個側面。

《春秋經傳集解》

  元初期刻書版式接近宋本。字大行寬,疏朗醒目,多為白口、雙邊。中期以后,發(fā)生變化, 版式行款逐漸緊密,字體縮小、變長。改左右雙邊為四周雙邊,黑口間粗黑口。目錄和文內篇名上?挑~尾,多為雙魚尾或花魚尾。版心記卷數、字數、頁數、刻工姓名,私家刻書或坊刻本,書內多刻有牌記。例如:岳氏荊溪家塾刻本《春秋經傳集解》半頁八行、行十七字 ,小黑口,四周雙邊,版心上記卷數、字數、頁數,下記刻工姓名。每卷末有“相臺岳氏刻荊溪家塾”雙行篆文長方形木記。

  元代刻書中,還有如:皇慶元年刻本《佩韋齋文集》,半頁十一行,行十九字,小黑口,四周 雙邊,版式殊大;至正間刻本《金陵新志》,半頁九行,行十八字,大版心,細黑口,四周雙邊,版心記字數及刻工;《貞觀政要集論》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細黑口,左右雙邊,版心記字數、刻工姓名,版式寬大,頗具特色。

  在書籍裝飾方面,變化比較大的當屬帶圖封面(又稱書名頁)的出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元朝以前的書籍都沒有封面,更沒有帶圖的封面出現(xiàn)。

  最早出現(xiàn)的書名頁,當屬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建安書堂刻印的《新全相三國志□□》,書名后二字殘缺,有人認為其應為“故事”二字。但有人直書“平話”二字。

《廣韻》封面

  現(xiàn)在能見到的早期帶圖書名頁,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至治年間(1321-1323年)建安虞氏刻印的《武王伐紂書》、《秦并六國》、《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呂后斬韓信前漢書續(xù)集》、《三國志》等五種平話。這五種平話書,其格式相同。以《三國志》為例,其封面題有“新全相三國志平話”兩行八個大字,中間上下花魚尾間刊有稍小一些的“至治新刊”四字,封面上半部分是橫書“建安虞氏新刊”六字,字下為“三顧茅廬圖”。除此之外,還有建陽劉君佐翠巖精舍刻印的《廣韻》封面。

  元代書中插圖也有特色,反映了元代的插圖雕刻水平比宋代又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博古圖》和元至治年間(1321-1323年)建安虞氏刻印的五種平話。

建安虞氏刻印的五種平話

元代刻本的各種牌記形式

  在元代的版式中,書籍的牌記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其牌記形式多為四周加單線或雙線,有的則采用各形式的圖案作牌記,如鐘式、鼎式、荷葉蓮花龕式、牌式等

  元代圖書封面、尤其是帶圖封面的出現(xiàn),是中國書籍裝幀形式演變中的一大進步,對書籍裝幀的進一步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