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瑪古猿的出現(xiàn)
地球的歷史大約有46億年,而生命的出現(xiàn)至少也有幾十億年了。然而,人類的歷史,即使從最原始的階段算起,也不過只有二三百萬年。因此,若與地球上任何一種生命形式相比較,人類都只能算是后來者。但是,后來者,或者新生的東西,往往具有更加頑強的生命力。人類在這個相對短暫的時間里,竟能迅速地擴展到了全球,成了這個星球上的主宰,這完全是由于人類的大腦比其他任何生物都要發(fā)達(dá)的緣故。
當(dāng)然,人類的大腦也并非生來就是如此,而是經(jīng)過了一段相當(dāng)漫長的發(fā)展演化過程的。單單從懂得使用工具和學(xué)會制造工具就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而那時的工具還并非現(xiàn)在的飛機大炮,只不過是一些石塊和木棒之類,稍微加工了一下而已。那么,人類為什么會從動物群中分離出來?又是怎樣分離出來的呢?只有人類學(xué)家才能回答這樣的問題。
從6500萬年以前到現(xiàn)在,地質(zhì)上叫做新生代,其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地球上出現(xiàn)了哺乳動物。而作為哺乳動物的最高形式,最后終于出現(xiàn)了靈長目的猿類,這就是人類最親近的祖先。他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里,躺在高高的樹枝上睡覺,靠樹葉和果實充饑,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
然而,好景難以持久,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本來,從非洲的東海岸到阿拉伯半島一直延伸到印度以及東南亞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熱帶森林,這正是猿類最為理想的聚居地。但是,從大約1500萬年以前開始,氣候出現(xiàn)了明顯變化。雨量逐漸減少,干旱接踵而至,原來非常茂密的森林漸漸變得稀疏起來,以至大部分消失,剩下了大片大片的熱帶草原和開闊的空地,只有湖濱河邊最潮濕地方樹木尚存,仍然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森林中的猿類開始分化,有一部分仍然生活在森林之中,一直過著猿類的生活;而另外一部分則被迫走到地上,尋找植物的種子充饑。
這一變化乍看起來似乎無足輕重,但其實際的含義卻非同小可,因為在草地上生活并不像森林中那么容易,不僅需要彎腰曲背地去尋找果實和種子之類,有時候甚至還不得不借用一些像樹枝之類的簡單的工具。為了防備猛獸的侵襲,還必須經(jīng)常站立起來向四周張望,有時候還需要用兩腿奔跑,而空出前肢來抱住食物,或者抓住就近的樹枝,因而生理上開始發(fā)生了某種變化,這就是臘瑪古猿,人類最初的祖先。
雖然臘瑪古猿的外貌和行動都很像猿,但許多人類學(xué)家都堅定地相信,它們的身上確實孕育著后來人的種子,而成為非亞兩洲早期的人類祖先。由此可見,人類進化的歷史就是從氣候變化開始的,也就是說,氣候變化正是人類進化和發(fā)展的原動力。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