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

 

海洋攬勝

 
      

龍宮探寶

 
    

人類與海

   

海的兒女

    

 

 

有話要說

 
   

相關(guān)資源

 

 
 國家海洋局
 中國海洋信息網(wǎng)
 中國海洋報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博物館 > 人類與海 > 海洋自然災(zāi)害與防范預報 > 海浪災(zāi)害

 

海浪是航行的克星

驚濤駭浪

  自有海難記錄以來的200年間,全球已有100多萬艘大中型船舶遭受巨浪狂風襲擊沉沒。在古代,人們限于船舶性能、通訊條件、導航設(shè)備的不足,很難掌握海上巨浪的動向,出現(xiàn)重大海難事故是經(jīng)常的。1281年仲夏元世祖忽必烈發(fā)兵10萬,派遺4400多艘戰(zhàn)艦,在與日本作戰(zhàn)途中,忽遇臺風巨浪,使所有戰(zhàn)艦全部翻沉毀壞,10萬軍隊活著回來的只有3人。即使現(xiàn)代各種航行條件都較完善的情況下,重大海難仍不可避免,近20年來,每年沉船事故平均242艘152萬噸,其中80%是狂風巨浪造成的。我國近海由災(zāi)害性海浪引起的海難每年平均有70次,經(jīng)濟損失每年約1億元,死亡約500余人。

  海浪大多數(shù)是從側(cè)面掀翻船舶的,但也發(fā)生過多次巨浪將船體攔腰截斷的慘劇。 1952年12月16日,一艘美國萬噸商船在意大利西部遭受巨浪襲擊時,恰好船的首尾分別位于兩個相鄰的波峰上,船體中心部位懸于波谷上,而被巨浪截為前后兩段沉沒。在大洋上還會不時出現(xiàn)一種特大的海浪。這種浪,一般是由多個波峰和波谷匯合而成,往往不易被船員發(fā)現(xiàn)。特別是夜晚時,正當船員們熟睡之際,遭到這種特大巨浪襲擊,船舶會很快翻沉。因此,船員們常叫這種浪為“睡浪”。“睡浪”的最大波高可超過30米,當船首位于波谷突然下沉時,巨浪以壓頂之勢襲擊過來,船只很難逃過這種滅頂之災(zāi)。一些在大洋中突然神秘失蹤的船舶,很大可能是這種巨大"睡浪"造成的。

海浪造成的災(zāi)難

  1994年9月27日,在波羅的海上航行的“愛沙尼亞”號渡輪,遭巨浪襲擊沉沒的重大海難事故,是近年來最為引入注目的事件。該輪為1.5萬噸的渡輪,從愛沙尼亞的塔林駛往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載客1049名,渡輪駛出港口后不久,海面上就開始狂風大作,波高達6米的大浪接踵向渡輪撲來,雖然這不是最大海浪,乘客們已感到船只在劇烈搖擺和顛簸,在午夜時突然前艙門被大浪擊開,洶涌的海水向底艙的停車庫涌去,船體左舷急劇傾斜,咆哮的海浪撲向甲板,一聲巨響船體上的煙囪倒覆在水面上,船底頃刻朝天,隨即渡輪沉入80米深的波羅的海中。從發(fā)生險情到沉船僅15分鐘,人們只接到唯一的一個報警信號。渡輪翻沉時,鄰近的船舶和直升飛機先后趕到現(xiàn)場。由于夜晚大多數(shù)乘客已入夢境,毫無防備,有少數(shù)人穿了救生衣下到救生筏上,最終幸存者只有220人,遇難總數(shù)約8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瑞典人,這是二次大戰(zhàn)后歐洲發(fā)生的最大一次海難。

  專家學者從船體的結(jié)構(gòu),當時海況分析,得出比較科學的判斷,認為“愛沙尼亞”號遇到了非常罕見的大海浪,使得船的首艙門受到?jīng)_擊而脫落,船體大量進水而沉沒;還有一種分析認為,是船只的密封層遭到損壞,海水滲透進去之后,形成巨大的壓力把首艙門壓垮了,究竟是何種因素?現(xiàn)在還無法定論,但海浪是它沉沒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共同認定的。

  錨定在海底的近海鉆井石油平臺,也難以抗御險惡的巨浪,近十幾年因狂風巨浪平臺遭受翻沉事故也屢有發(fā)生,平均每年1-2座,最多的一年曾高達8座。傷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是1980年3月27日夜晚位于墨西哥灣的“基蘭”號石油平臺被波濤吞沒,遇難者達120多人。在我國海區(qū),已有兩座石油平臺因巨浪分別沉沒于渤海和南海,“渤海2號"平臺于1979年11月在渤海航渡過程中被巨浪翻沉,死亡72人,僅2人生還;另一次是美國“爪哇!碧柶脚_,在南海鶯歌海作業(yè)時,遇到強臺風引起的8.5米波高的狂浪襲擊沉沒,平臺上中外人員無一生還。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巨浪沉沒的石油平臺已達60余座。


[上一頁] [下一頁]